撕紙拼貼:日常的安靜生活 | 1.欣賞一位高齡奶奶創作者,透過拼貼描繪日常的故事。 2.親手嘗試撕紙畫作,探索自己生活週遭,與他人共享的日常記憶與美好。 |
雜誌拼貼:多元的生命地圖 | 1.欣賞一群部落耆老們,遷徙回家的足跡與身影。 2.親手嘗試用雜誌圖片創作,探索自己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生而為人獨特的生命樣態與美好。 |
手作相簿:歲月的生命肖像 | 1.欣賞一群慰安阿嬤創作者們,親手拍攝的相片的故事。 2.親手嘗試用攝影與照片素材創作,探索自己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長輩帶有韌性與克服艱難的生命經驗。 |
暖心襪娃:女性的內在寶藏 | 1.欣賞一群女性創作者們,透過布料傳達生命故事的歷程。 2.親手嘗試以布料媒材製作娃娃,探索自己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與女性有關的生命經驗與故事。 |
捏捏人偶:勞動的沉默身影 | 1.欣賞梵谷與米勒的畫作,與其創作理念。 2.親手嘗試以鋁箔紙、紙膠帶、與顏料等多元媒材製作簡單雕塑,探索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努力辛苦奮鬥的身影。 |
水彩泡泡:孩子的心靈色彩 | 1.欣賞創作者岩崎知弘,透過藝術作品表達對於兒童的關懷。 2.親手嘗試創作水彩泡泡畫,探索自己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對於孩子的認識與看見。 |
七彩拓印:大地的五顏六色 | 1.欣賞繪本《星夜裡的北極熊》片段,透過繪本了解環境議題。 2.親手嘗試以水彩、壓印、與自然物創作,探索自己對於生活環境與環保議題的感受想法。 |
凝視臉譜:失序的受苦心靈 | 1.欣賞金凱瑞《我需要色彩》影片片段,與其在精神疾病中掙扎與創作的歷程。 2.親自透過面具創作,探索自己對於精神疾病或任何承受社會汙名的人們,相關的感受與理解。 |
祈福石頭:看見離散的苦難 | 1.欣賞《墊腳石:難民家庭的旅程》片段,透過繪本了解難民議題。 2.親自嘗試彩繪石頭,探索自己對於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他人苦難或失落經驗的理解祈福。 |
拓印葉籤:陪陪彼此的脆弱 | 1.欣賞《38號樹洞》信件展創作理念與相關紀錄,了解展覽作為倡議與帶來陪伴之實例。 2.親自嘗試透過樹葉拓印與小卡製作,探索自己對於生活周遭、記憶中、社會上,曾經看見的脆弱,自身的感受與想說的話。 |
暖心繪本:孵化一個故事 | 1.發想一個屬於自己的「繪本故事」。 2.透過繪本發想,嘗試探索與傳達:對於生活周遭的他者,或這個世界上正發生的事,一份認識、理解、與關懷。 |
暖心繪本:故事的開始 | 1.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「繪本故事」。 2.透過繪本創作,嘗試探索與傳達:對於生活周遭的他者,或這個世界上正發生的事,一份認識、理解、與關懷。 |
暖心繪本:故事的延展 | 1.延續創作屬於自己的「繪本故事」。 2.透過繪本創作,嘗試探索與傳達:對於生活周遭的他者,或這個世界上正發生的事,一份認識、理解、與關懷。 |
暖心繪本:故事的改變 | 1.繼續創作屬於自己的「繪本故事」。 2.透過繪本創作,嘗試探索與傳達:對於生活周遭的他者,或這個世界上正發生的事,一份認識、理解、與關懷。 |
暖心繪本:故事的結局 | 1.完成創作屬於自己的「繪本故事」。 2.透過繪本創作,嘗試探索與傳達:對於生活周遭的他者,或這個世界上正發生的事,一份認識、理解、與關懷。 |
小小展覽:回顧創作彼此分享 | 集結從第一周到最後一周的作品,進行課程內部展覽,彼此分享,共同見證、互相回饋。 |
生態雙和嘉年華 (12/26) | 由社大師生協力舉辦、進行成果展演,以互動、體驗的方式,創造充滿活力的在地慶典。 |
公共論壇 / 講師共學 | 社大學員每學期至少選擇一場公共論壇參加,請事先於社大官網「學員事務 > 公共論壇」進行網路報名。講師則於學期第18週進行共學交流活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