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14什麼是音樂? 有形與無形?開啟聽覺的調色盤 | 透過音樂欣賞,喚起聽覺感知能力,讓同學分辨出「主旋律」與「伴奏」的合作關係, 進而分辨出一首樂曲中不同聲部的旋律與音色。 並運用畫面的想像,體會到抽象的音樂如同一幅畫作,建立出七彩的聽覺能力。 欣賞樂曲:《管弦絲竹知多少》、《長城隨想曲》、《白蛇傳》 |
9/21體會音樂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澀 | 酸: 東方《二泉映月》 西方《無言歌》拉赫曼尼諾夫(大提琴)、 《離別曲》蕭邦(鋼琴) 甜: 東方《揚州小調》 西方《愛之喜》克萊斯勒 |
9/28體會音樂中的酸 、甜、苦、辣、澀 | 苦: 東方《苦悶之謳》、《悲歌》 西方《悲愴》貝多芬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、《蕭邦革命練習曲》 辣:東方《河北花梆子》、《秦腔牌子曲》 西方《大黃蜂的飛行》林姆斯基-高沙可夫 《帕格尼尼隨想曲第5號》、《蕭邦鋼琴練習曲作品10第四首》 澀:現代音樂《雙闕》、噪音音樂、即興音樂、電腦音樂 |
10/5品味 「吹」、 「拉」 、「彈」 | 辨別「吹管類樂器」不同的音色與特性: 東方: 竹笛、洞簫、低音笙、中音笙、嗩吶 / 西方:長笛、小號、法國號、單簧管、雙簧管 |
10/12 品味「吹」、 「拉」 、「彈」 | 辨別「拉弦類樂器」不同的音色與特性: 東方:二胡、高胡、低音二胡、板胡、京胡、大廣弦 /西方: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、低音大提琴 |
10/19品味「吹」、 「拉」 、「彈」 | 辨別「彈撥類樂器」不同的音色與特性: 東方:琵琶、柳琴、中阮、大阮、古箏 /西方:吉他、烏克麗麗、鋼琴、豎琴 |
10/26東方與西方音樂美學的差異—以弦樂樂器為例(胡琴/小提琴) | 欣賞樂曲: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、《引子與迴旋》 |
11/2東方與西方音樂美學的差異—以吹管樂器為例(竹笛/長笛) | 欣賞樂曲:《胡旋舞》、《鷓鴣飛》 |
11/9東方與西方音樂美學的差異—以彈撥樂器為例(琵琶/吉他) | 欣賞樂曲:《十面埋伏》、《陽春白雪》、《愛的羅曼史》 |
11/16編編編/變變變---編曲大王七十二變 改編後的樂曲真的比較好嗎?原汁原味才是地道? | 欣賞樂曲範本:《夜來香》、《望春風》、《月夜愁》 《雨碎江南》、《菊花台》、《卡農》 |
11/23怎樣是好的音樂? 他/她為什麼叫大師?什麼是「音樂詮釋」? 意猶未盡V.S過耳即忘/流行V.S古典 | 讓同學體會「音樂詮釋」的重要性與差異,從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去評鑑樂曲好壞與藝術高低,訓練基本樂評能力。 (以劉天華十大名曲為主題版本比較。) |
11/30怎樣是好的音樂? 他/她為什麼叫大師? (版本比較) 意猶未盡V.S過耳即忘/流行V.S古典 | 讓同學體會「音樂詮釋」的重要性與差異,從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去評鑑樂曲好壞與藝術高低,訓練基本樂評能力。 (以劉天華十大名曲為主題版本比較。) |
12/7聽大師說音樂-音樂與哲學 | 音樂家的生活是如何的呢?他們對世界的看法、對音樂的觀點、對生命的態度又是如何呢? 從西方鋼琴家-霍洛維茲;大提琴家-卡薩爾斯,到東方胡琴演奏家-劉明源、蕭白鏞; 琵琶演奏家-衛仲樂。我們一起窺探大師的音樂世界。 |
12/14找尋生活中的音樂 | 忙碌的生活中,我們是不是常常一整天連一首樂曲都沒有好好欣賞呢?或美妙的音樂在你身邊 而你卻忽略了它?請同學從每天的生活中留意聽到的音樂,或許是在看電視的時候?或許是開車的收音機傳來的樂音,或許是吃飯的餐館所播放的背景音樂……請選出一首讓你印象深刻的樂曲,並記下曲名,於課堂分享當下聽到的感受。 |
生態雙和嘉年華(12/18) | |
12/21校外教學-走進音樂廳 | 每學期將會安排一場校外音樂會,養成在生活中欣賞音樂藝術的習慣,並繳交心得報告,逐步培養出小小樂評家的能力。 |
12/28繳交心得報告/同樂會分享 | 繳交心得報告/同樂會分享 |
公共論壇 / 講師共學 | 社大學員每學期至少選擇一場公共論壇參加,請事先於社大官網「學員事務 > 公共論壇」進行網路報名。講師則於學期第18週進行共學交流活動。 |